中国的经济增长迅速,工业产业齐全,内外贸易繁荣是无可争议的事实。可是,除了中国每年GDP增速基本高达6%以上之外,你真的了解中国的经济结构和各行各业对于总GDP的占比与贡献吗?
本文将以国家统计局发布的“2020年四季度和全年国内生产总值(GDP)初步核算结果”与“2020年四季度和全年国内生产总值(GDP)初步核算结果”两篇文章为基础,浅析中国目前的经济结构状况,并尝试从产业转型的角度进行解读。
在进一步讨论之前,我们需要定义与解释GDP这个概念。国内生产总值(Gross Domestic Product),即GDP,是一个国家所有常住单位在一定时期内生产活动的最终成果,也是衡量一个国家经济状况和发展水平的重要指标。简单来讲,所有在国境内的产出,包括人力,工业,知识等任何类别,合计即为该国的GDP。
看似简单的定义背后却是计算的繁琐与困难。如何保证所有时间,所有地点,所有类型的产出都能被囊括在内,是GDP统计者们最大的问题。通常来说,计算GDP有三大方法,分别把握经济行为的三个阶段,即生产法、收入法和支出法。
由于国民生产总值只计算最终的生产值,生产法即将国内所有行业的产值相加再减去中间行业,所得值便为GDP。
收入法则是考虑到所有的资产最终都将进入老板或员工的口袋,GDP也就等于劳动者报酬、生产税净额、固定资产折旧和营业盈余的总和。
最后,通过支出方面计算GDP的原理是一个个人或公司的营业额等于另一群个人或公司的消费,因此将国内所有个体的消费支出相加即为生产总值。作为最为常用的方法,支出法的计算公式也出现在几乎所有的经济学教科书里:GDP=C + I + G + (X - M), 当中C=私人消费开支,I=投资总额, G=政府消费开支,X=出口总值,M=进口总值。
总体来说,2021年中国GDP增速远高于2020年。由于国内市场在世界范围内第一个受到疫情冲击,国内2020年第一季度GDP增长率为-6.8%。尽管后续三个季度由于疫情得到控制,经济飞速恢复,最终全年的数据也仅仅是2.3%。这看似惨不忍睹的数据,在与世界其他国家的数据进行对比之后,却显得十分突出。美国该年的经济增长率仅为-3.6%,英国为-9.7%,德国为-4.5%。
而时间来到2021年,疫情在世界各国此起彼伏,各型突变种不断出现,经济生产也受到很大的影响。而国内的控制却丝毫没有松懈,全国得以安全并稳定的进行经济活动,这也导致了最后全国全年的GDP增长率十分喜人,为8.1%。这也是我国在2011年之后第一次有8%以上的GDP增长率。
从生产值的产业分布上来说,第三产业与第二产业仍是大头。2021年第三产业,即服务业,总产值为61万亿元,占全部的53%,而第二产业,即报告中所指的采矿业,制造业,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生产和供应业,建筑业,总产值为45万亿元。这里需要说明的是,一个国家第三产业占比的高低在一定程度上指示了该国的经济规模与活力,大部分发达国家的三产占比高达70%以上。
但是第一与第二产业却是一个国家存在的基础。如果一个国家没有必要的原材料生产与工业实力,或者单纯依靠进口,等同于将其国家安全与社会稳定完全交到了别国手中。因此,我国较高的第一与第二产业占比在某一程度上也是出于了社会与政治的考虑。
细分行业中,制造业以31万亿的规模高举榜首,意味着我国经济目前仍然以制造业为支柱。其全年9.8%的高增速也预示着在未来较长的一段时间内,我国的制造业仍能有所增长,这其实在一定程度上否定了“制造业已经成为了夕阳产业”的说法。当然,这也在一定程度上是由于制造业的大框架下包含了如高科技产品,新能源行业,与医疗医药等高附加值与新兴的制造业。
排名第二的则是批发与零售业。其与制造业的内在联系是十分明显的,大规模的生产制造自然需要批发与零售。可是,此处的批发与零售业主要包括的仍是国内的企业,这也就意味着,与之前作为“世界工厂”时的外贸型经济相比,目前国内市场的需求日益扩大,也从侧面反映出我国“双循环”政策的成效。
20年与21年整体增速最高的是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即通常所说的互联网行业。虽然信息产业有着2020年高达16.9%,2021年高达17.2%的增速,其总计的市场规模与生产值仍是所有行业中倒数第三的,仅有4.4万亿。这说明了我国在未来愈发重要的互联网行业发展上仍有很远的路要走。
最后,建筑业与房地产行业的数据也很有分析的意义。在2021年,建筑业的总产值是8万亿,增速为2.1%,是所有行业中最慢的。而总产值7.8万亿的房地产行业也以5.2%的增速排名倒数第三。2021年恒大集团的动荡也证实了这几个数据的可靠性。中国的房地产业势头不再。以前买房必涨的情节也无法再现。不管房价的缓和是由于经济还是人口的状况变化,中国的房地产行业都需要在将来做出改变。与之前注重数量的楼盘相比,今后国内的房地产行业可能更需要注重住房的质量。
中国正在经历一场决定了未来命运的产业转型。是在发展中国家的位置上止步不前,还是一举跨过中等收入陷阱,成为发达国家的一员,接下来的数十年至关重要。而在“十四五”规划中,第三篇“加快发展现代产业体系 巩固壮大实体经济根基”聚焦的也正是这个议题。